【资料图】
□唐文勋(广西大学)
据《钱江晚报》2月20日报道,去年保研成功后在病床前给爷爷分享录取通知书的粉红色头发女孩郑灵华,因抑郁症自杀去世,年仅24岁。去年7月,她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一群网友指责她染发不正经,批评她不配做师范生,甚至用更难听的词语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诚然,网暴是导致这起悲剧的重要原因,但我认为,这些网暴者言论背后体现的单一、狭隘、刻板的价值观也不可忽视。
爱美是人的天性,将头发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本就无可厚非,但社会上有很多人存在着严重的刻板印象,认为染五颜六色的头发就是不正经、不学好、下三滥;而且对女教师、女医生等职业也有着一个集体的刻板印象。但人是具体的,为什么成绩优异的学生不能够打扮自己?为什么染着粉发、年轻漂亮就是“陪酒女”“妖精”“红毛怪”?难道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做一名老师不是因为其热爱教育、对学生充满耐心吗?因此,以固定、单一的价值标准评价他人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多元包容的价值观。
多元与包容才是现代社会的本质。所谓多元,就是指不仅仅存在一种价值观,不仅仅存在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每天都按照同样的方式生活,那社会就会没有活力,显得单调乏味。有时候,正是因为出现不同的生活方式,才让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个人提供了多种选择。
多元包容的价值观的培育,也是防止校园霸凌产生的重要条件。2021年,摄影师“鹿道森”在微博留下一份标题为《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盛放》的“遗书”后自杀,里面提到他童年时期遭受校园霸凌的经历对他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校园霸凌的一个特点就是被霸凌的对象往往有着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特质,但这并不是被欺凌的理由。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眼里不同的个体。因此,我们更需要用一种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这样营造起来的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才有利于我们生存与发展。
与此相关的是近年来“娘化”现象引起的广泛讨论。“娘化”现象,一般指男子穿着女性服饰或进行装扮后达到女性化外貌。很多人认为,“阴柔之风”盛行让人缺少了“阳刚之气”,网络上还出现了“拯救男孩”的说法,希望能够培养男孩的男子汉气概。但这也是一种很严重的刻板印象,是二元的、单一的价值观。我们需要的不是表面上看起来孔武有力的男孩,而是希望他们内心能够有责任心、敢于担当、坚韧不拔与懂得感恩,这些内在特质往往更加宝贵,并不能根据刻板印象就能够简单评价。
不是染粉色头发就是不良少年,不是性格安静就不是男生,这个世界并不是如此二元对立、非黑即白。当我们怀着更加多元包容的价值观,对他人报以尊重和善意,我们每个人都独特个性才不会被抹杀,我们才有可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