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一种地理气候现象,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几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使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连续三个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 SST 正距平在 0.5℃以上或其季距平达到 0.5℃以上, 即可认为出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而在NOAA官网上,其按连续三个月作为一组数据,需连续5组数据(可以近似的理解为5个月)的SST均大于等于0.5,则视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目前公布的AMJ(456月)的SST值为0.5,而从气象模型预估来看,MJJ(567月)高于0.5的概率大于85%,而后几个月的概率均高于90%,虽然还不能正式说进入到而厄尔尼诺现象,但基本上也能算是板上钉钉,另外在明年的123月,仍有超过90%的概率持续在厄尔尼诺现象之中,故本文旨在探索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夏季及冬季,气候变化的模式,以及其对大豆生长可能的影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夏季美国的影响
根据NOAA Climate.gov的官网显示,在厄尔尼诺现象下的6-8月,对大豆主产国美国、中国的气候影响并不显著;但根据nws.noaa.gov的网站显示,在4-6月,厄尔尼诺现象会造成美国五大湖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干旱(这与今年的气候接近),而在6-9月该地区的降雨量将比往年同期回暖,而在大豆的生长期内,气温会较平常年份有一定的下降;而根据日本气象厅TCC的官网显示,在6-8月,厄尔尼诺现象下,美国大豆主产区预估偏凉爽,降雨量并无显著变化。由于气象条件是十分复杂且难预测的,所以其实不同的专业气象机构给出的判断都不尽相同,仍然需要具体年份具体分析。
从1990年至今,全球共出现过9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有6次是覆盖到美豆关键的生长期6-8月(分别是1991、1997、2002、2004、2009、2015)。为了消除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我们主要对比的是该年份内最终单产与一开始预计的趋势单产是增是减,而由于1991年8月才公布单产水平,故这一年份的参考意义并不是很大,而在剩下的五年中,有四年最终的单产水平较趋势单产提高,这5次平均趋势单产提高的百分比的算术平均值约1.97%,所以之前较多文章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利于美豆生长其实是有一定的数据基础支撑的。但是如果我们再看的细一些就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8月USDA给出的单产预估在这5年内有3次是低于一开始的趋势单产的,即在厄尔尼诺现象下,至少8月以前的气候可能并不完全利于美豆的生长(调整幅度分别为97年2.1%;02年-8.2%;04年-2.4%;09年-2.2%;15年2.0%),这5次8月报告中的单产较趋势单产提高的百分比的算术平均值约-1.76%。所以总结近五次厄尔尼诺现象的夏季,美豆单产总体上是教趋势单产有所提高的,但节奏上偏向先调低后调高,前期天气偏差而后期天气好转。
新季美豆生长期天气可以总结为前期偏差,后期好转,在5-6月干旱的问题持续发酵,中部及中西部主产区的干旱面积也达到了历史较高的位置,然而进入7月后降雨量逐步回归往年同期正常的水平,7月下旬起降雨普遍持续,在8月大豆定产的关键期,预计充足的降雨将会显著改善前期干旱带来的问题,接下来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则集中于8月报告中单产将会如何调整。
我选取了2002-2022年近21年的数据,选择7月末美豆优良率与8月USDA单产与7月报告的调整值,做了两者相关性的回归分析。从检验结果来看,在99%的置信水平上,两者相关性显著,回归方程中的F值与t值均较大,显示了该模型较好的拟合效果,唯一是调整后的R方系数在0.5-0.6,是存在可以更优化的回归模型,但考虑到仅一元回归,且其他系数较好,故模型整体上还是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从结果代入显示,该模型预计8月单产下调幅度约-1.3蒲式耳,即我方预测周末报告的美豆新季单产将会调整为50.7蒲式耳,相应的StoneX的预估在50.5蒲式耳,而分析师的平均预估在51.3蒲式耳,倘若本次报告公布的数值不在50.5-51.5蒲式耳的区间,则可能造成盘面较大的波动。当然该预估值只是代表了7月末美豆的生长情况,无论是考虑到后期8月关键期降雨量的回暖,还是前文中论述的厄尔尼诺年份中单产有前调低后调高的趋势,预计在本次报告调低(大概率)单产后,供应端的利多阶段性出清,而巴西扩面积及阿根廷的复产箭在弦上,未来潜在的利多可能只能从新季美豆出口回暖上去寻找。
三、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冬季南美的影响
从NOAA Climate、mws.NOAA和TCC气象局公布的图表来看,其有一定的共性,即:在厄尔尼诺的冬季12-2月,巴西中部的气温偏高、巴西北部容易遭遇干旱、巴西南部及阿根廷的中北部偏东降雨量偏多。相对于夏季而言,冬季各大气象局给出的共性更多,而区别在于mws.NOAA认为巴西中部的降雨量也会显著偏多,且南美全域的气温都将可能显著偏高;而TCC认为降雨偏多的地区版图比起NOAA来说更小一些。但无论如何,高温高湿的环境相对是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从同比角度来说,阿根廷将有极大概率新季大豆产量显著增长,而巴西方面则需要关注,北部的减产与南部的有利降雨间的相互作用,另外高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从1990年至今,全球共出现过9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8次都覆盖到南美豆关键的生长期12-3月,因为其中有一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整整两个年度,故数据上有9个年份(分别是1991、1994、1997、2002、2004、2009、2014、2015、2018),同样的由于1991、1994年的数据不全,我们这里着重对比后7次产量预测的变化。巴西方面,我们考察USDA在次年3月与前一年10月的产量数据对比,发现有4次产量预估是提升的、1次持平、2次预估下滑,这7次平均产量提高的百分比的算术平均值约1.45%,最近一次产量下滑便是2018年,分州来看,当年最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单产是同比回升的,而中部的马托格罗索州、南马托格罗索州、南部的巴拉那州、北部的巴伊亚州单产均有所降低。阿根廷方面,我们考察USDA在次年4月与前一年11月的产量数据对比,发现有5次产量预估是提升的、1次持平、1次小幅下滑,这7次平均产量提高的百分比的算术平均值约3.74%,唯一一次产量下滑也是2018年,其中布宜诺斯艾利斯在2-3月降雨量显著偏少,而科尔多瓦、圣达菲等主产区降雨量均与往年同期接近,故那次产量下调的幅度也非常的小。
综合来看,在厄尔尼诺的冬季,巴西大豆及阿根廷大豆均有一定的增产前景,特别是阿根廷,在连续拉尼娜现象对产量造成重大损失后,今年有较大概率增产,而巴西大豆的今年面积继续增加,能否实现增产还需要关注天气状况,特别是厄尔尼诺对其北部和南部的降雨影响不一。
(文章来源:建信期货)